本文作者:游客

安徽一高校连续三年手写录取通知书,墨香传递文化与关怀

游客 2025-08-01 5
安徽一高校连续三年手写录取通知书,墨香传递文化与关怀摘要: 在这个快节奏的数字时代,很多事物都被快速更迭的科技所改变,然而,在安徽淮南师范学院,有一项充满温情与文化底蕴的传统却延续了三年——手写录取通知书。每年盛夏,当高考录取工作悄然...

在这个快节奏的数字时代,很多事物都被快速更迭的科技所改变,然而,在安徽淮南师范学院,有一项充满温情与文化底蕴的传统却延续了三年——手写录取通知书。每年盛夏,当高考录取工作悄然拉开帷幕,该校的师生们便齐聚一堂,在特制宣纸上为新生们写下一份份饱含深情的入学邀约。

安徽一高校连续三年手写录取通知书,墨香传递文化与关怀

2023年,淮南师范学院首次发起手写录取通知书的活动,成为安徽省首家为学生提供这一独特体验的师范类院校。这一创意的提出,源自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大利的奇思妙想,他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,让新生在踏入校园之前,就感受到学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,以及对他们的真挚关怀 。消息一经传出,便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。退休教师、在职教职工、六如书法工作室成员以及热爱书法的大学生们纷纷加入,组成了一支“老中青”三代人的书写队伍。

安徽一高校连续三年手写录取通知书,墨香传递文化与关怀

书写现场,气氛庄重而热烈。老师们全神贯注,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游走,每一笔都倾注着对新生的期待;学生们也不甘示弱,虽然书写技巧可能稍显稚嫩,但那份认真劲儿却丝毫不输。大家一笔一划地写下新生的姓名、录取学院及专业等信息,力求做到尽善尽美。第一年,参与书写的师生有20余人,他们不惧酷暑,历时多日,为5000余名新生完成了这份独一无二的礼物。

安徽一高校连续三年手写录取通知书,墨香传递文化与关怀

2024年,手写录取通知书的传统得以延续。尽管参与人数略有调整,为15人,但大家的热情依旧高涨。随着经验的积累,书写者们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,他们更加熟练地驾驭毛笔,让每一份通知书都成为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。这一年,共为5222名新生书写了录取通知书,这些带着墨香的信件,如同使者一般,奔赴全国各地,将学校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即将入学的学子。

安徽一高校连续三年手写录取通知书,墨香传递文化与关怀

今年,2025级新生录取通知书的手写活动再次如期举行。参与人数增加到了17人,其中不仅有熟悉的师生面孔,还迎来了优秀校友的回归,甚至连留学生也参与学习观摩,为活动增添了别样的色彩。在连续三天的书写过程中,师生们从清晨到傍晚,沉浸在墨香之中,一笔一划,写下的是对新生的祝福,传承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。今年共要为3800余名新生书写通知书,相比往年,在设计和工艺上进行了升级,古朴雅致的通知书,更像是一件独立、完整、古朴、自然的书法作品。

对于参与书写的师生来说,每一次下笔都意义非凡。69岁的退休教师丁名海已连续三年参与这项活动,他平均每天能写180份左右的录取通知书。他表示,选择楷体书写,一是彰显师范院校的办学特色,二是弘扬传统文化,三是向新生传递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。在职教师们也认为,手写录取通知书不仅是一种形式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仪式感,希望新生们从收到通知书的第一刻起,就能感受到学校的用心与中华文化的魅力。学生们则在这个过程中,提升了书法水平,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。

在收到手写录取通知书的新生们看来,这份礼物意义非凡。一位新生表示:“当我打开信封,看到那漂亮的毛笔字时,内心充满了感动。感觉自己还没入学,就已经与学校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,这份通知书我一定会好好珍藏。”还有新生说:“这不仅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,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传承,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。”

淮南师范学院连续三年坚持手写录取通知书,既是学校“立德树人、知行合一、学以致用”办学宗旨的生动实践,也是对新生的深情祝福与殷切期盼。在这个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,这份手写的温度,为新生们开启了大学之门,也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这份独特的传统将继续延续,为更多的学子带来温暖与感动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56173951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dqfm.net/article-14073-1.html

阅读
分享